塑料熔融指数的测定标准(熔融指数和熔流率有什么区别)
油垢怎么快速清洗
1、使用温盐水浸泡:将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温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后加入肥皂搓洗,油垢即可被有效去除。2、利用胡萝卜片擦拭:取一小片胡萝卜,直接用来擦拭油污处。随后用热水清洗,或者使用鲜萝卜汁进行洗涤,能有效清除油垢。
3、采用香蕉水擦拭并洗涤:首先用香蕉水擦洗衣物,然后将衣物放入盐水中浸泡几分钟。最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即可。
油垢太厚太硬怎么清洗
1、地面油污:可以尝试醋法去污。在抹布上蘸一点醋后擦拭地面,对于轻度油污有较好效果。2、灶具油污:可使用米汤去污法。日常饮后有剩余的浓稠米汤,可涂抹于灶具的油污处。待米汤凝结干燥后,只需轻轻刮起米汤干块,油污就会随米汤一起除去。
3、玻璃和纱窗油污:玻璃油污可用碱性去污粉擦拭,然后再用氢氧化钠或稀氨水溶液涂在玻璃上,半小时后用布擦洗,玻璃就会变得光洁明亮。
纱窗油污先用笤帚扫去表面的粉尘,再用15克洗洁精加水500毫升,搅拌均匀后用抹布两面均抹,即可除去油腻。或者在洗衣粉溶液中加少量牛奶,洗出的纱窗会和新的一样。
4、抽油烟机油污清洁:抽油烟机无疑是油污重地。日常使用中,可在集油槽中先垫上一块纸巾,油污与塑料油槽就会被纸巾隔开,油污便不会在油槽中形成油垢,这样日后清理集油槽时,就能又快又干净。在清理抽油烟机时,方法值得一试:打开抽油烟机让其运转,往风扇上喷入浓缩的去渍剂,5分钟后喷入温水,已溶解的油污会流入储油盒内,直接取下储油盒清洗。
5、厨房的洗碗槽清洁:残留在水管中的食物、油渍因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气体,是洗碗槽恶臭的来源。纯天然的小苏打粉是很好用的除臭剂。将1小杯小苏打粉倒入排水口中,再以清水冲洗即可除臭。
如何快速去除油垢
1、蜡烛清洗法把蜡烛轻轻地涂抹在油垢处,蜡烛表面光滑,即使有油污沾染在上面,也只要轻轻一擦就干净了。
2、瓜果去污法
用吃剩下的西瓜皮、苹果核、黄瓜蒂等随手擦拭有油污的地方,可达到去除油污的效果。
3、食醋清洗篮筐
用旧牙刷蘸点醋或肥皂水,可轻轻刷洗塑料篮、筐等网眼,用水冲洗后就可以光洁如新。
熔融指数的测试方法
熔融指数的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是ASTM D 1238,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液指数计(MeltIndexer)。单位:g/10min
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待测高分子(塑料)原料置入小槽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2.095mm,管长为8mm。加热至某温度(常为190度)后,原料上端即由活塞施加某一定重量向下压挤,量测该原料在10分钟内所被挤出的重量,即为该塑料的流动指数。有时您会看到这样的表示法:MI25g/10min,它表示在10分钟内该塑料被挤出25克。一般常用塑料的MI值大约介于1~25之间。MI愈大,代表该塑料原料粘度愈小及分子重量愈小,反之则代表该塑料粘度愈大及分子重量愈大。
除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还可以用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来进行测定。
熔体流动速率,原称熔融指数,其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挤出的热塑性物料的量,也即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质量,用MFR表示,单位为g/10min。熔体流动速率可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保证热塑性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对调整生产工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熔体流动速率从“质量”的概念上,又引伸到“体积”的概念上,即增加了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其定义为: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体积,用MVR表示,单位为cm3/10min[1]。从体积的角度出发,对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调整生产工艺,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参数。对于原先的熔体流动速率,则明确地称其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仍记为MFR。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与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已在最近的ISO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标准也将作相应修订,而在进出口业务中,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也将很快得到应用。
熔融指数和熔流率有什么区别
熔融指数是一种表示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它是美国量测标准协会(ASTM)根据美国杜邦公司惯用的鉴定塑料特性的方法制定而成,其测试方法是先让塑料粒在一定时间(10分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各种材料标准不同)下,融化成塑料流体,然后通过一直径为2.095mm圆管所流出的克(g)数。其值越大,表示该塑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熔体流动速率是指热塑性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 单位为g/10min。塑料熔体流动速率(MFR),以前又称为熔体流动指数(MFI)和熔融指数(MI)。
影响熔体流动速率试验结果的因素:
a. 负荷:加大负荷将使流动速率增加;
b. 温度:在试样允许的前提下,升高温度将使流动速率增加,如果料筒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将给流动速率的测试带来很明显的不确定因素;
c.关键零件(口模内孔、料筒、活塞杆)的机械制造尺寸精度误差使测试数据大大偏离。粗糙度达不到要求,也将使测试数据偏小。
熔体流动速率测试的意义:熔体流动速率表征了热塑性聚合物的熔体的流动性能,通过对它的测量可以了解聚合物的分 子量及其分布、交联程度,以及加工性能等等。
熔融指数常用MI表示,现在国际上统一称作熔体流动速率,用MFR表示。它通常作为热塑性树脂质量控制和热塑性塑料成型工艺条件的参数。它是热塑性树脂和塑料在规定温度和恒定负荷下,熔体在一定时间内流过标准毛细管的重量值,以克/10分钟来表示。熔融指数是用以区别各种热塑性材料在熔融状态时流动性的参数。对同一种树脂,可以用熔融指数比较其分子量的大小,以作为生产质量控制。一般来说,对化学结构一定的树脂,其熔融指数越小,分子量就越大,则其断裂强度、硬度、韧性、耐老化稳定性等性能都有所提高。而熔融指数大,分子量就小,成型时的流动性就相应好一些。
测试方法:
熔融指数的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是ASTM D 1238,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液指数计(MeltIndexer)。单位:g/10min
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待测高分子(塑料)原料置入小槽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2.095mm,管长为8mm。加热至某温度(常为190度)后,原料上端即由活塞施加某一定重量向下压挤,量测该原料在10分钟内所被挤出的重量,即为该塑料的流动指数。有时您会看到这样的表示法:MI25g/10min,它表示在10分钟内该塑料被挤出25克。一般常用塑料的MI值大约介于1~25之间。MI愈大,代表该塑料原料粘度愈小及分子重量愈小,反之则代表该塑料粘度愈大及分子重量愈大。
除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还可以用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来进行测定。
熔体流动速率,原称熔融指数,其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挤出的热塑性物料的量,也即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质量,用MFR表示,单位为g/10min。熔体流动速率可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保证热塑性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对调整生产工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熔体流动速率从“质量”的概念上,又引伸到“体积”的概念上,即增加了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其定义为: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体积,用MVR表示,单位为cm3/10min[1]。从体积的角度出发,对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调整生产工艺,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参数。对于原先的熔体流动速率,则明确地称其为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仍记为MFR。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与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已在最近的ISO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标准也将作相应修订,而在进出口业务中,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也将很快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