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可降解餐具为何难推广(为什么说“环保餐具”关“可降解餐具”?)
时间:
2025-01-14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塑料产品
文档下载
一次性可降解餐具为何难推广(为什么说“环保餐具”关“可降解餐具”?)

一次性餐具怎么样
一次性餐具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一次性餐具的优点
一次性餐具由于其使用便捷、卫生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快餐店、外卖服务等行业中,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更是不可或缺。它们避免了传染病菌的风险,节省了清洗的时间,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的压力,比如塑料刀叉等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传统餐具清洗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二、一次性餐具的缺点
然而,一次性餐具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增加废弃物的数量,尤其是在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很多一次性餐具难以降解,长期堆积在自然界中会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此外,一些质量不好的一次性餐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结论及建议
总的来说,一次性餐具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建议在使用一次性餐具时尽量减少使用量,优先选择可降解的材料,同时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工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推广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使用环保的餐具和购物袋等,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说“环保餐具”关“可降解餐具”?
环保餐具指的是使用对人体无害、无毒无味、易降解材料制成的食品容器。它们在生产和销毁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且在用完后易于回收、处置或消纳。环保餐具并非等同于可降解餐具,后者只是环保餐具的一种类型。我国曾于1999年要求餐饮行业自2001年起全面实施《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但近10年来,餐饮行业内的可降解餐具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市场上存在大量标为“可降解”但并不符合要求的餐具,有些普通塑料甚至更低标准的餐具被冒充为“可降解”,导致市面上近80%的可降解餐具为假冒产品。
除了“假降解”问题,真正的可降解餐具同样存在安全性能差、储存易发霉腐烂、含有较多添加剂等缺点。其中,部分餐具中的光敏剂含有重金属成分,可能溶解到食品中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长期使用可能对妇女生育能力和儿童智力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国内可降解餐具尚不成熟,国家从2009年起实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对可降解餐具提出了更多要求。新标准严格规定了可降解餐具的生物降解率需达到60%以上,淀粉成分的可降解餐具淀粉含量不得低于40%,并要求一次性餐具不能随意标注“可降解”字样。这表明,可降解餐具仅表明不会污染环境,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环保餐具。
此外,新国标对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这相当于间接承认了“不可降解餐具”的合法身份,表明环保餐具和可降解餐具的概念需要更明确,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一次性发泡塑料 是甚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简称发泡餐盒。因方便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日常生活随处可见。大多是由石油中提炼的聚苯乙烯原料加上发泡剂,加热发泡而成。发泡塑料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用聚苯乙烯做原料,其制品中的游离单体苯乙烯若受热释放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肾脏、肝脏都有一定危害,甚至致癌。 2001年5月《关于餐饮行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的通知》发布,这一白色污染源终于被封杀。但发泡餐盒在餐饮市场上仍是屡见不鲜,一些小商贩贪图其价格的低廉,仍在大量使用。 中国政府规定从2001年元月1日起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理由如下: 1、发泡塑料餐具用完废弃后难于回收利用; 2、在环境中不容易腐烂降解; 3、部分企业生产中用的发泡剂为丁烷(即打火机的气体),易着火,不安全; 4、产品在高温下(>90℃)有害物易溶出,使用不安全,特别是在微波炉中使用易熔化。[1] 所以是不对的!!!!!!!1白色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已经起步。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